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相关资料图)
3、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4、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5、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6、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范仲淹《瀑布》
7、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8、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10、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1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2、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3、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4、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5、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介绍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继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又将曹丕的“文气说”、陆机、钟嵘的“感物说”和“天人合一”的诗学思想捏合在一起,他认为,诗人创作的冲动与意向,是秉承大道之“一气”,感于万物并通过万物体现出来。
范仲淹的“与时消息”则继承了刘勰的“为情而文”观和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把政治教化和为情造文有机有机结合起来,范仲淹批判宋初诗坛的盲目模仿之风和无病*之态,主张诗歌创作要忠于生活现实,符合时事,不为空言。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以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壮丽秋色和高远境界,来反衬征人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和怀念家园的深情。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全词柔词丽句,立意高远,融景入情,情景交融,字字句句洋溢着词人的缕缕愁思。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I、老成�躲病V挥兄屑洌�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全篇纯用口语写成,笔调很诙谐,似乎是*裸宣扬消极无为的历史观、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和一派颓废情绪。实际上它是词人因政治改革徒劳无功而极度苦闷之心境的一个雪泥鸿爪式的记录。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短短20个字,叠加出一层一层的对比,近景的一盘鲈鱼之至鲜至美与远景的惊涛骇浪里小船出没对比。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形象反差中,诗人的意图和倾向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使人强烈感到渔民们身危如寄,命轻如叶。这里饱含着诗人对这些劳动者的关切和同情,表达了诗人以民为念的思想感情。
标签: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每日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